Saturday, November 05, 2011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電影)

這齣電影, 在澳門只有一間戲院上畫, 但每天仍然大排長龍的在賣票。 所以剛剛十月尾有點事情要辦回了香港, 便跟內子順道去看。

故事骨幹跟小說近似, 但有更多細節的位置不同, 這把刀還是要把自己的小說惡攪一次才合他的口味, 非常合乎他的性格. 看後的感覺, 把他當作另一個故事看也可以, 跟小說類同的場景, 只是把小說跟電影灌穿。

電影由一個高中的惡攪少年跟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始說起, 然後是男女主角的初次交鋒, 到兩個人月考的打賭, 晚上共同努力的溫習, 聯考及畢業禮後的分別, 在火車站台上的離別對話, 各散東西後的牽掛, 於寒假一起出遊的浪漫, 第一屆自由搏擊賽的吵架, 地震後的一通電話, 還有最後的婚禮. 就是這些共同場景, 才能說兩者還有一點牽連。

一個人能用盡全力去愛另一個人, 當然是希望能跟對方一起, 但就是因為自己的膽小, 而不敢聽對方的答案. 這不就是很多人的回憶嗎? 最後的一幕, 或許是導演在嘲笑自己,「就讓我一直幼稚下去吧!」他十分明白, 寫這本小說, 拍這齣戲來「悼念」自己的一段感情, 其實是很幼稚, 但他就是按奈不住的想做這件事, 因為他想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 說服自己應該要脫出這個狀態。

一個自信滿滿的人拍這齣電影, 就是把他在現實中不敢做的事也一一演化出來. 說實的, 能用這麼誇張的表達手法去惡攪自己的故事; 再加上細膩的感情描寫; 用短短不足兩小時的時間, 交待一個約十多年的結. 這把刀的功能真的不容忽視。電影的氛圍, 始終不及小說, 因為小說寫得更加細膩. 電影的好, 是他的張力夠, 能把握那短短的兩小時, 交代了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 同時, 也帶著同一份遺憾, 不同的狂想, 來把這段回憶「埋葬」。

「成長, 最殘酷的部份就是, 女孩子永遠比同年齡的男孩子成熟。女孩的成熟, 沒有一個男孩招架得住。」

「當你真正很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原本認為自己絕對不會想去祝福她,但當她站在他面前時,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打從心底希望她是幸福的。」

相片轉載自Facebook「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專頁內之相簿「那些年的青春情事」





No comments: